【胃肠病】治疗“胃病”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今期推荐
【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爱心名片】潮安村医张仲林,你是一张爱心名片,你是痒疹胃病的克星……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肖相如频道(xiaoxiangru0011)
导读: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病理特点突出在一个“滞”字,治疗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胃痛,又称胃脘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有嗳气、烧心、吞酸、呕吐等症,危害着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
前贤治胃,常以升阳益气为主,如李杲创设的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
李杲认为,脾胃成病,发自内伤,内伤不足,应用补益法。
肺为气之本,故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故辅以人参、甘草,“泻火热而补脾胃中之气”;
脾气下流,则生湿热,而补气升阳,须防阳亢,故以白术、当归除湿和阴;胃中清气在下,故用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并引黄芪、甘草等甘温之性上升,以补胃气而实肌表。
综观其立方大旨,就在于益气升阳,阳气升发则阴火下潜而自退;元气充足则肌表固密而腠理坚,故恶寒、发热诸症悉除。我对这种论点,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1
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
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
《伤寒论》指出:“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和的关键就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如《灵枢·胀论》中讲的“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就是胃失通降之故。
所以《灵枢·平人绝谷》指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由此可见,“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特点。只有深刻地认识这种特点,才能进一步了解它的病理病机所在,才能通过治疗来调整它的生理功能,使生理异常转化为正常而恢复健康。
2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在一个“滞”字
胃为传化之腑,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完成纳食传导之功。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
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就会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而引起种种胃痛,此乃邪正交织,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所致实滞;若脾胃虚弱,传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郁滞自从中生,则属于虚而夹滞。
《素问·调经论》指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就是在论证胃虚而夹滞的病机: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能降,郁滞于中,因而成病。
所以,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特征。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只有深刻地认识了这种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治。
3
胃病的治疗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胃主纳,就是摄取食物,纳入食物。纳入食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纳谷者昌,失谷者亡”。
但是,纳入之后,又必须吸取精微,输出糟粕。出与入,既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有入有出,出而复入,吐故纳新,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有入无出,只出不入,均无生命。
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强调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胃主纳,喜通利而恶壅滞,一旦得病,机枢不运,只入不出或少出,就无法再纳。
因而,临床治疗,着重疏通气机,使上下畅通无阻,当升则升,当降则降,应入则入,该出则出,则寒热自除,阴阳调和。
所以,胃痛虽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亦有温清补泻之分,但总的都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都要着眼于一个“通”字。
所谓通,就是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降,给邪以出路。
胃腑实者,宜消积导滞,专祛其邪,不可误补;胃气虚者,气机不运,虚中有滞,宜补虚行滞,而又不可壅补。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姜良铎、杨晋翔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0.7。
//////////
往期推荐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治疗痒疹胃病医生张仲林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治皮肤病是家传“拿手活”,治顽症从脾胃入手……
1月回顾
【嵌名楹联同题】潮安张仲林
赞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免责声明
张仲林( ID:e41121 ) 微信公众号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对使用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常回家看看
感谢您抽出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